第三届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经济学术研讨会现场。
12月4日,第三届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经济学术研讨会暨发展壮大北部湾城市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会议在湛江科技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知名学者、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专家及湛江科技学院相关领域学者相互交流各自最新学术成果;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为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献计献策,推动北部湾城市群研究迈上新台阶。这也是该校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等作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校持续发挥学校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湛科”力量。
多领域学术研讨
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
这是一次提升北部湾城市群研究水平的学术盛会,也是一次缔结真挚友谊的交流盛会。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湛江科技学院主办,湛江科技学院科技处、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联络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北部湾发展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研究所、日本福岛大学、北部湾大学、湛江市乡村振兴局、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联络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湛江科技学院师生近200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季风,日本福岛大学教授朱永浩,北部湾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北部湾发展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远佳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做了主旨演讲,湛江科技学院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何为民在现场做了主题为《基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向海经济”分析》的主旨演讲。几位学者的演讲数据详实、图表丰富、深入浅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中国经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见解令与会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对当前湛江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建议。
张季风教授建议,湛江可发展向海经济,在海洋风电、太阳能发电、氢能源制造等方面着力,主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承接大湾区转移产业,加快建设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何为民表示,今后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将以为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宗旨,积极开展在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视野下,在北部湾城市群与东盟、东亚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出版2.0版《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蓝皮书》方面加大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提高湛江科技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扩大该校在北部湾城市群、广东省及全国的影响力。
在当天下午的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北部湾城市群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传承人与工匠保护研究——以湛江市为例”“北部湾城市群域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及生态旅游维度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等内容进行了18场专题发言,从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对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学术探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宽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第三届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经济学术研讨会现场。
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北部湾城市群包括了桂粤琼三省区的15座城市,其中湛江被定位为中心城市,将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根据《规划》,北部湾城市群的总体定位是: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区域特质,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同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规划提出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区加快发展,打造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增长极。其中,西极以湛江为中心,推进湛茂一体化发展,强化与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珠江口西岸各市的对接合作,全面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纲要提出,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一系列政策预示着北部湾城市群未来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研究北部湾城市群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显得迫切而重要。
湛江被定位为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将对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湛江科技学院新湖校区。
作为扎根湛江的高校,湛江科技学院高度关注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经济的研究。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该校于2017年成立了北部湾经济研究中心,何为民博士担任该研究中心的主任。这是粤西地区唯一的一个设立在高校的北部湾研究中心。
为了拓展对北部湾城市群的跨学科研究,着眼于北部湾城市群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前沿性,该校于2020年将北部湾经济研究中心更名为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其目的是将学校在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人才进一步聚集、交叉、融合,对北部湾城市群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深入研究,致力于将研究中心打造成高校“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研究参考。该校鼓励老师积极与校外研究机构、高校开展合作,学习优秀的科学研究经验和吸收优质的科研资源,推动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上水平、上台阶。
4年来,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活跃的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出版了《东亚经济的竞合发展与市场营销新趋势》《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蓝皮书》两部著作,探讨全球视野下北部湾的发展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成功举办了两届“北部湾区域经济国际研讨会”,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云集,共同探讨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经济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其研究团队的成员多次受邀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专题报告;在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在粤西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22名,其中研究员名,副研究员15名,特任研究员4名。当前,该中心正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北部湾大学、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进行深入合作,按照“聚焦区域、关注行业、突出应用、凝练特色”的工作思路,为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发出“湛科声音”、贡献“湛科智慧”。
湛江科技学院校长彭寿清表示,近年来,该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等作用,为服务地方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学校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努力朝着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具有鲜明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色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民办本科院校的目标迈进。
专访湛江科技学院校长彭寿清——
着眼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
开启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湛江科技学院校长彭寿清
记者:湛江科技学院成功转设揭牌后,相继举办广东民办高校校长高端论坛,建设四大产业学院,今又组织北部湾城市群学术研讨会,这些大型活动背后体现了怎样的办学逻辑?
答:原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转设为湛江科技学院后,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如何确定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经过较长时间的研判考量,我们明确了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具有鲜明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色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民办大学”的办学目标;确立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极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的发展战略;启动了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一系列改革,出台了《湛江科技学院关于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启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发展的新篇章。这是一条振兴之路、创新之路、转轨之路,也是一条探索之路、创业之路。
我们推动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特征是:指学校形成自觉耦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科研体系、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创新创业管理体系、创新创业制度体系等多个子系统。在学校发展战略和事业规划上,更加强调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学校组织构架上,更加强化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形成学校统一设计、多部门联动、各学院落实的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在社会服务的着力点上,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的二元价值取向,以社会服务带动学术发展;在科学研究的取向上,更加注重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强调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在学校的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上,更加注重创新精神与创业文化的培育。
湛江科技学院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教学条件的保障地位、师资队伍的关键地位、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规治校的基础地位,沉心静气抓好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湛江早日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湛江科技学院应有的贡献。
记者:湛江科技学院围绕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和思考?
答:湛江科技学院按照“聚焦区域、关注行业、突出应用、凝练特色”的科研工作思路,以企业技术创新、地域文化研究、高端智库建设为抓手,力争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科学决策上有新作为,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和使命。
2017年,学校就率先成立了跨国科研团队——“北部湾经济研究中心”,其成员有来自吉林大学、海南大学、日本东北亚研究院、日本福岛大学的专家学者,为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今年5月,学校又正式成立了“南粤智库——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致力于打造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有影响的新型民间智库。该智库以沿南海经济带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的重大理论应用和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应用性与对策性的解决方案。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立足区域、立足应用性导向,关注湛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建设跨学科的“中国南海康养旅游研究中心”。同时,深度参与雷州文化的开发、保护与传承推广,建立“雷州文化研究中心”,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发出湛江科技学院的声音、贡献湛江科技学院的智慧。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ximenweb.com/5756.html